【CEO有料到】外劳政策利经济复苏,各界目光应放长远
近日输入外劳讨论闹得沸沸腾腾,政府公布“补充劳工优化计划”,一口气放宽26项工种输入外劳,并准引进2万名外地劳工。尽管特首已表明此措施是辅助性而非永久性,仍难释劳工界疑虑,连日纷纷出来表态。今年来,优才引进已逐步加速,本人认为基层行业的劳动力补充也是势在必行,需双管齐下才能推动香港社会经济复苏,令香港恢复往日风采。
优才和高才计划旨在引进高阶专业人才,以提升香港的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这些人才通常拥有较高学历、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对于香港经济高增值及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港府上月进一步调整“香港人才清单”,由2021年的13项专业,扩大至现时涵盖9个行业领域下的51项专业。人才清单每一步调整,都与香港当前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同样是输入外援,优才和高才计划是针对技能短缺,输入外劳则是针对行业人力不足,两者都牵动着香港的经济命脉。政府今次决心出手,很大程度是因“人手短缺令社会复常受限”。此次计划之所以触动劳工界神经,全因担心长远会拉低工资水平。客观来看,我们应该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以香港发展大局为重。
(相关资料图)
虽然社会经济活动逐步恢复常态,但多个行业却面对人手不足和招聘困难,影响工作和服务素质。有中小企甚至因严重缺人,未能如常开门营业,影响盈利及业务拓展,阻碍香港复苏,不利整体经济增长,长远更会削弱竞争力。与此同时,香港正值基建高峰期,明日大屿和北部都会区多个大型基建陆续上马,本地建造业却苦陷人手荒。其他如零售、饮食及长者护理等行业,同样面对“有工无人做”的困境,情况堪忧。
当缺人成为复苏最大阻力,政府就不能坐视不理。今次引入外劳,是针对人力明显不足的行业,当下获优先处理的建造业及运输业,分别占本地生产总值的4.0%及7.3%,对香港经济命脉举足轻重,但两者皆沦为缺人重灾区,若持续请不到人手,肯定会拖累香港经济复苏。
翻查统计处数字,2021年建造业就业不足人数达14000人,其中地基及上盖工程缺9100人,楼房装饰、修葺及保养缺4900人。运输业方面,就业不足人数达7900人,其中运输及仓库缺6600人,邮政及速递活动缺700人。至于其他行业,据统计处6月数字,餐饮业空缺率为4.39%;保安及侦查则为3.4%,而安老院舍人手空缺率更高达8%。空缺率较高的岗位,大部分均属基层前线员工职位,共通点都是厌恶性工作,因而乏人问津。
部分工种无法招兵,最大原因是工资低、无前途。随着近年大专学历人口增长, 2021年本港有超过210万人口完成专上教育,拥有学位的更逾144万人。而透过JUPAS成功升读大学的DSE达标考生更逾85%。年轻人学历趋高,自不热衷体力劳动工作,加上社会认定建造业、飞机维修等行业欠缺前途,即使政府与业界已大幅提高相关工种薪酬,入行“新血”仍寥寥可数。
事实上,劳动市场职位错配严重,加上人口老龄化,已导致行业性断层。企业若持续请不到人,势必影响企业运营,若企业为求存,竞相出高薪招聘人手,工资快速增长,营商成本上升,则将压缩企业盈利空间,宏观来看会带动物价上涨、通胀高企,致香港竞争力下降,整个经济就会如骨牌般倒下。到时要考虑的已不是薪水问题,而是饭碗不保。
放眼全球,各国为解人手荒,放宽劳动人口流动性以提振竞争力已成必然手段。香港针对性地输入外劳刻不容缓。各界不应划地自限,要从香港整体利益出发。而工会更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年轻人投入相关行业,改变观念、填补空缺,并解决行业性断层的长远问题上。
不论是优才计划,还是补充劳工计划,都具稳定社会经济的作用,但目前两者的薪酬、福利、住屋、配套等待遇差别很大。其实基础行业也应有完善配套,否则很难招人。毕竟香港经济要复苏,也要靠基层打拼。
长远而言,除了依靠引入外劳解燃眉之急,政府亦应针对劳动力不足的根本问题对症下药,全盘考虑各行各业发展,包括鼓励雇主改善基层工作待遇;对失业者提供再培训课程;增加对女性及青年群体的就业支援;推广科技应用以提升生产力等。
若要吸引年轻人加入特定行业,政府连同社会各界除了应努力提升相关行业的社会地位,鼓励不同行业设立资历架构认证,增加薪金及晋升机制,同时亦要透过宣传及教育,改变年轻一代选择职业的观念,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
蔡晋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