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热门:催眠术30分钟视频_催眠术3
1、催眠术(hypnotism)是运用暗示等手段让受术者进入催眠状态能够产生神奇效应的一种法术。
2、 催眠是以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心理状态。
3、其特点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断、自主意愿行动减弱或丧失,感觉、知觉发生歪曲或丧失。
(资料图片)
4、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遵从催眠师的暗示或指示,并做出反应。
5、催眠的深度因个体的催眠感受性、催眠师的威信与技巧等的差异而不同。
6、催眠时暗示所产生的效应可延续到催眠后的觉醒活动中。
7、以一定程序的诱导使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就称为催眠术。
8、 采用特殊的的行为技术并结合言语暗示,使正常的人进入一种暂时的,类似睡眠的状态,催眠状态也可由药物诱发,分为自我催眠与他人催眠,自我催眠由自我暗示引起;他人催眠在催眠师的影响和暗示下引起,可以使病人唤起被压抑和遗忘的事情,说出病历,病情,内心冲突和紧张。
9、催眠还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既催眠疗法)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冲突、失眠以及其他的身心疾病。
10、 在中国,可以说“催眠”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在《内经》中也有提及。
11、古代的“祝由术”,宗教中的一些仪式,如“跳大神”等都含有催眠的成分,只不过当时多是用来行骗的,或是一种迷信活动。
12、在欧美,很早就有人倾力研究催眠。
13、记录较早的是18世纪在巴黎有一位喜欢心理治疗的奥地利医生名叫麦斯麦尔 (FranzAntonMesmer)的“催眠”,他能够通过一套复杂的方法,应用“动物磁力”治疗病人,其中包括能使病人躺在手臂上面。
14、并用神秘的动物磁气说来解释催眠机理,按现代理解那就是一种暗示力。
15、据传法国政府准备出很多钱购买他的治疗方法,但他都不肯,这可能是由于他自己也不清楚。
16、后来,一位苏格兰医生布雷德(James‘Braid)对该现象发生了兴趣,能够给手术病人引起麻醉,于19世纪提出“催眠”一词,并对催眠现象作了科学的解释,认为是治疗者的所引起的一种被动的、类睡眠状态,并借用希腊文“hypnos”(即睡眠的意思)一词改为“hypnosis”(催眠),使得催眠术有了广泛的传播,至今一直沿用这一术语。
17、后来,在前苏联生物科学家巴浦洛夫带领一班人多年系统深入的研究下,催眠有了长足的发展,催眠真正成为一门有理有用的应用科学。
18、现在,在很多国家有名望的大学、医院里,都设有催眠研究室,并积极开展着把催眠应用于医学、教学、产业等领域的可行性研究。
19、实施催眠的相关注意事项:一 实施催眠的环境和时间设置环境设置:最好选择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有利于放松心情的环境,使人能自然而然地感到轻松、舒适和安全。
20、时间设置:一般一次催眠一个小时左右,根据催眠中要解决的不同问题视具体情况调整。
21、作为治疗性的催眠最起码5次治疗,第一次为适应性治疗,第二次才真正开始治疗;一般每10次为1个疗程。
22、当然,由于个体差异有人并不一定需要做完整个疗程就全面恢复。
23、二 接受催眠调整期间的生活习惯每次治疗前要排空大小便,不要吃得太多太饱;消除杂念,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治疗;绝对禁止饮酒(饮酒后会出现头昏、头痛、烦躁等反应),尽量不服用人参、激素等;尽量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向催眠师真实反映治疗后的体验和变化。
24、三 实施催眠的禁忌症虽然至今未见催眠暗示伴发严重后果的实例报导,但实施催眠仍应注意选择适应症,同时注意禁忌症,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
25、禁忌症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
26、这类病人在催眠状态下会促进病情恶化或诱发幻觉妄想。
27、2 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
28、催眠可使得症状加重。
29、3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心力衰竭等。
30、4 对催眠有严重的恐惧心理,经解释后仍然持怀疑态度者。
31、对催眠术常见的误解和担心1 问:催眠术是否就是会让人睡觉?答:催眠术并不是催人入睡的技术,催眠状态和睡眠状态也有很多区别。
32、虽然表面看起来好象睡着了一样,但其实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他的潜意识活动在催眠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发挥积极的作用;虽然催眠状态下也是在休息,但休息的深度和质量高于一般的睡眠,有时只睡了十多分钟,感觉就象睡了很久。
33、虽然催眠术对于治疗睡眠问题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它不仅仅限于这一个方面的作用,而是可以对人的身心状态进行全面的调整。
34、2 问:催眠中被催过去后会不会醒不过来了?答:催眠过程中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所以看起来受术者好象什么都不知道,但其实他在和催眠师进行潜意识的沟通,与外界保持着联系,在催眠师的指令唤醒后就会醒来。
35、当然,如果任其催眠状态持续下去,则可进入自然的睡眠状态,经过充分睡眠后受术者也会自然醒复,不会有任何副作用或者不良后果。
36、同样,在正常的自然睡眠状态中,也可以通过催眠术转入到催眠状态,这称为睡眠性催眠术。
37、3 问:催眠就是要让人什么都不知道了,然后就会发生一些神奇的改变吗?答:催眠并不是要剥夺人心理活动的能力,虽然有意识活动的水平降低,但人的潜意识活动水平反而更加活跃,这时有的受术者会有迷迷糊糊意识不清的感觉,好象只能听到催眠师的声音;而有的受术者觉得自己很清醒,什么都听得见,甚至认为自己完全没有被催眠,这些感觉在催眠状态下都可能会出现,也都不会影响催眠的进行和治疗效果。
38、当然,受术者越是按催眠师的指令去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去检验),就越有利于从催眠中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
39、4 问:在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看到被催眠后催眠师要人干什么人就会去干,要人说什么人就会说什么,是真的吗?这样会不会被别人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隐私?答: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关于催眠的描写都有夸张和失实的成分。
40、每个人的潜意识有一个坚守不移的任务,就是保护这个人。
41、实际上,即便在催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也会象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保护自己。
42、催眠能够与潜意识更好地沟通,但不能驱使一个人做他的潜意识不认同的事情,所以不用担心会被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秘密。
43、并且,即便不是属于隐私,但作为催眠师来说,也应该对于催眠过程中的情况为受术者保密,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44、5 问:催眠就是被暗示,所以是不是只有哪些没有主见或者意志不坚定的人,或者那些文化水平素质低没有档次的人才会被催眠?答:催眠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暗示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并不是全部内容。
45、催眠感受性是正常人都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所以并不是说只有缺乏主见的人才会被催眠;同时,根据催眠学界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催眠现象产生的第一层次是物质层次--脑神经系统功能;第二层次是个人心理活动的接受情况。
46、由此看来,那些越容易接受催眠的人往往是那些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良好,心理活动功能强效率高而且敏锐的人,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往往越是文化水平高、心理素质好、感受性敏锐的人越能够从催眠中获得好处,而过于年幼的儿童和过度衰老的老人以及生活中的低智能者因为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佳而难于被催眠。
47、6 问:催眠对心理健康会不会有不良影响?答:催眠术本身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心理调整和治疗技术,只要施术者规范操作,不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48、即便催眠后有感不适,也能在下一次催眠中得以解除,不会给受术者留下“后患”。
49、当然,由于催眠术的特殊性,在实施催眠,特别是带有心理治疗和训练内容的催眠时,应该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并有实践经验的催眠师实施催眠,在催眠中,还有不少即使在学理上也是难以解释的神奇现象,例如感觉超敏现象(催眠师如果暗示被催眠者正有一块烧烫的金属放在他的身上,那么被催眠者的皮肤上就会真的出现烫伤的痕迹)、行动和知觉的分裂、记忆的恢复和催眠后遗忘症等催眠状态中常规出现的现象。
50、这也就是催眠术为什么富有刺激性与挑战性的地方,也是迄今为止仍难以被学术界完全接受的原因之一。
51、 乍一看催眠给人以神秘、魔术般的印象,这也是合乎情理的。
52、但是,认真研究一下催眠就会知道,催眠不是像魔术、占卜那样虚幻的东西,也不仅仅是催眠、被催眠这一单纯的过程,实际上,它有着非常严密、完整的理论,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大有作为的科学。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