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 > > 正文

致敬劳动者·老行当 新活力|镶金包银 损器新生

2023-04-23 22:54:21 来源:平顶山日报

2023年4月23日《平顶山日报》3版


(相关资料图)

①雕模

②修饰

③焊接

④抛光

⑤修饰

⑥打磨

⑦带动乡邻增收

本报记者 牛智广 摄

叮、叮、叮……当、当、当……4月14日上午,位于郏县姚庄回族乡公式郎庙村的平顶山市金玉坊商贸有限公司内,不时传来錾刀击打声,郏县金镶玉手工技艺第六代传承人、45岁的李冰在为北京潘家园一古玩爱好者修复紫砂壶。

“这几年,随着咱们宣传力度的加大,省内外古玩收藏家遇到破损的茶具都会让我们来修复。现在可以视频通话,沟通交流方便,客户看效果图,同意后我们就开始加工。这条街上有好几家店,活儿多的话,大家互相帮忙,努力在约定时间交付。”李冰一边錾刻一边说。

姚庄回族乡有中国茶食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的美誉。史料记载,当地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延续至今。千百年来,村民祖祖辈辈都喜欢饮茶。

陶瓷做的茶壶、茶碗、茶杯难免破损,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先民经过摸索实践,发明了独具特色的修补方法:镶、锔工艺结合,用好看的金属装饰物来掩饰缺陷,使之愈加精致华贵,在恢复使用功能的同时提升了观赏性。

金属装饰物常会被打磨成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如意的福禄寿喜、名花异草、珍禽异兽等图案,可让器物重新焕发光彩。久而久之,经过镶金包银的工艺品便逐渐流行,并被当作珍品出售。过去,一些大户人家常会以拥有金镶玉器而自豪。

“冰,用用你的长把小号钻头。”记者和李冰聊天时,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金镶玉手工技艺第五代传承人李建立前来借工具,用以修复洛阳一位顾客的老茶壶。

“我们的钻头、錾刀多由自己打磨,主要是因为器皿种类繁多,坯胎薄厚不一,使用位置不同,就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钻头、錾刀。工作台上平时摆放的钻头就有20多种,打磨一个钻头非常费功夫,有些奇形器皿几年遇不到一件,工具不够用时我们就互相借用。”李冰说。

“过去祖辈干这活儿都是上门,如果做得慢、耗时长就可以多蹭几顿饭。另外,慢工出细活,效果好的话,主家还会多给赏钱。现在只为了传承、提升技艺,让金镶玉走进千家万户。”李建立笑着说,学习金镶玉技艺首先得学会绘画、设计,还要掌握刻模、浇铸、起模、錾花、焊接、抛光、打磨、镂雕等技艺。“老话说,徒弟徒弟,三年奴隶。其实,学会金镶玉全套技艺,三年根本不行,就算学会了,每天还需坚持练功。尤其是錾刻,每天都得练半小时以上,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内行知道,三天不练外行知道。”

李建立的哥哥李建华、儿子李宜霖都是非遗技艺传承人。李宜霖六七年前到江苏宜兴开店。“宜兴是紫砂故乡,通过金镶玉加工后的紫砂茶具更让人喜欢,生意还不错。”李建立说。

郏县金镶玉于2021年5月成为国家级非遗,目前李冰已申报国家级传承人。“县人社局积极协调贷款,我们成立了工作室和金镶玉文化产业园、金镶玉文化展示博物馆、文化体验园等。下一步,我们将严守祖训,相互交流,共同提升,努力让金镶玉焕发新活力。”李冰说。

(本报记者 张鸿雨)

策划 刘 泉

统筹 陶向军 贾志琼

执行 华 谦 楚让蕊 张红晓 朱丙强

视觉 李永伟 张梦珠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大众影视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14643号-14   联系邮箱: 905 14 41 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