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看点:实施科创能级提升行动 湖北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科创高地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庞正
4月20日,湖北省政府举办《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第二场新闻发布会。
(资料图)
发布会介绍,《实施意见》提出实施科创能级提升行动,并对未来一个时期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提升全省科技创新能级作出系统部署,分阶段明确全省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科创能级实现新跃升,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建成,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明显提高,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显著增强,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各层级人才梯队逐步健全,初步建成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到2035年,科技实力大幅跃升,跻身全国创新型省份前列,全面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成立100亿元规模科创天使基金
发布会介绍,为有效实施科创能级提升行动,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湖北将重点从4个方面集中资源、聚力突破。
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打造新格局。建立部省会商、省市协同、多方联动的领导工作机制,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进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以光电子信息、大健康等为特色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聚焦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以新材料、汽车、“双碳”为特色的襄阳汉江流域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以绿色化工、清洁能源为特色的宜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联动推进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区)建设。
实施“尖刀”技术攻关工程,开辟新赛道。着眼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紧盯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和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重点围绕超高层闪存芯片、高端医学成像设备等32项关键核心技术,解决真问题,产出真成果。同时,统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提升优势学科基础研究能力。
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营造新生态。倡导“企业出题、政府立题、联合答题、市场判题”,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创新机制,搭建一体式、全链条服务平台,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成立100亿元规模的楚天凤鸣科创天使基金,助力跑赢科技成果转化“最先一公里”;建好用好湖北·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强化教育人才支撑,探索新机制。支持部属高校“双一流”建设,启动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职院校提质升级行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入实施“楚天英才”计划,布局建设区域人才中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探索育才、引才、用才新模式。办好以“科普+”为主线的国家级“东湖论坛”。
布局建设15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
据介绍,湖北推动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0家,预计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结束后,湖北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有增不减。
各实验室不断加大人才引用力度,聚集各类人才1600人左右;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取得一批国内首创或国际先进的重大科技成果;东湖、九峰山、隆中、三峡等实验室科研成果加速转化,有力支撑所在行业和地区高质量发展。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加快布局”,已建设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4家,覆盖光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优势基础学科。
同时,技术创新中心积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湖北已获批建设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国家数字建造等2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并聚焦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优势和重点产业领域,布局建设15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
设立10亿元的一流学科建设专项基金
加快推进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是湖北巩固发展科教优势,优化湖北高等教育布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湖北确定11所高校11个学科为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其中,4个重点建设学科、7个培育建设学科。力争到2025年,至少2所省属高校学科能够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发布会上介绍,在投入保障上,湖北每年安排不低于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同时,设立10亿元的一流学科建设专项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支持建设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此外,在高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方面,湖北力争通过两到三年努力,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本科专业,淘汰一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建设一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和特色学院,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专业集群,使我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更加协调、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更加完善,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更好地服务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实施三大工程壮大人才队伍
据介绍,人社部门聚焦创新创业,实施三大工程,汇聚人才第一资源,为湖北先行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实施“博聚楚天”工程,扩大博士后聚集规模,超额实现博士后倍增计划。打造全链条资助体系,大幅增加资金投入,实施东湖博士后计划,遴选资助一批优秀博士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实施博士后创新岗位计划,择优资助在站优秀博士后从事创新研究和技术开发;实施博士后跟踪培养计划,择优资助取得重大成果和富有潜力的优秀博士后留鄂从事科研工作。
以实施“才聚荆楚”工程为引领,在政策支持上、优化服务上、激活提效上发力,完善政策体系,开展系列行动,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留鄂来鄂就业创业规模,壮大基础人才队伍。
实施“技兴荆楚”工程,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加大技能人才激励力度,加大竞赛选才力度,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
此外,人社部门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行分类评价、扩大自主评价、开展特殊评价等。在全面下放高校院所的自主评审权的基础上,重点支持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开展职称自主评审。对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直接评定高级职称;对作出特殊贡献的人才,组织“特殊评审”。
标签: